输尿管炎吃什么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士执业考试考点梳理二十七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一、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1.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积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2.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肾小囊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脏层,紧紧包裹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外层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

3.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三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4.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重吸收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浓缩和稀释功能。

5.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可以感受肾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血容量减少时,肾内灌注压下降,入球小动脉内压力下降,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它们均可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细胞外液量两种作用而使血压升高。

6.肾皮质可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从而调节钙、磷代谢。肾脏髓质中的间质细胞能分泌前列腺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那钠排出,使血压降低。

7.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起于肾盂,止于并开口于膀胱。输尿管有3个狭窄部,即输尿管的起始部、跨越髂血管处,膀胱壁内,是结石易滞留之处。

8.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成人一般容量为~ml。膀胱的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又称逼尿肌,在尿道口有较厚的环形平滑肌,形成膀胱括约肌(尿道内括约肌)。

9.尿道是膀胱通到体外的排尿管道。成年男性尿道平均长18cm,尿道全程有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3个狭窄处,是尿道结石最易滞留处;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宽、短、直,长约3~5cm。由于女性尿道宽、短、直,后方又临近肛门等原因,因而易患尿路逆行感染。

二、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特点

1.阴道具有自净作用。阴道上皮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增生变厚,增加了对病原体的抵抗力;阴道上皮含有丰富的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糖原分解为乳酸,维持正常的阴道酸性环境(PH4~5),使适应弱碱性环境中繁殖的病原体受到抑制。

2.宫颈粘膜为上皮柱状上皮细胞,粘膜层中的腺体分泌的碱性粘液形成粘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阴道为鳞状上皮细胞,它们有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3.输卵管的蠕动以及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对阻止病原体的侵入有一定作用。

4.引起生殖系统炎症的病原体有需氧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淋病奈瑟菌、阴道嗜酸杆菌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阴毛滴虫、真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等。

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以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5~14岁儿童,男性多见。

2.前驱常有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炎等。潜伏期为1~3周。典型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及程度不等的肾功能受累。

(1)水肿是最常见的症状,开始仅累及眼睑及颜面,晨起重。重者波及全身,呈非凹陷性,少数可伴胸、腹腔积液。

(2)血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镜下血尿为主,肉眼血尿尿色可呈洗肉水样。

(3)高血压:见于30%~80%的病例,一般为轻或中度增高。

(4)并发症主要有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衰竭。

3.尿液镜下检查,尿中红细胞多为变形红细胞,可见红细胞管型,是急性肾炎的重要特点。尿沉渣还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白细胞、透明和颗粒管型。尿蛋白通常为(+)~(++)。

4.血沉增快,肾小球滤过率呈不同程度下降,血清总补体及补体C3均明显下降。5.治疗原则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症状明显者,通常需卧床4~6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水肿减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内活动量。3个月内宜避免剧烈体力活动。

6.给予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脂肪的低盐饮食。急性期1~2周内应限制钠的摄入,每日1~2克。水肿严重、尿少、氮质血症者应限制水及蛋白质的摄入。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渐由低盐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

7.观察病情变化。每周测体重2次,水肿严重者每天测体重1次,观察水肿的变化程度;每周留晨尿2次进行尿常规检查;每天测血压2次,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呕吐、眼花、视物不清等症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水肿严重者如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率增快、不能平卧、肺底湿性啰音、肝脏增大,应给予半卧位及吸氧,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必要时给予洋地*制剂。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1.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将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病。临床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2.临床表现

(1)尿液改变:①蛋白尿;②血尿;③尿量一般在每日ml以下;肾小管功能损害明显者,夜尿增多。

(2)轻、中度水肿:多为眼睑、颜面水肿和/或双下肢水肿。

(3)高血压:多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部分病人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4)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可因感染、劳累、血压升高或肾毒性药物而急剧恶化,早期可逐渐出现夜尿增多,进一步发展则出现疲倦乏力、头痛、失眠、头晕等表现。

3.尿蛋白(+)~(+++),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及管型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在1~3克;尿中多形性红细胞及管型尿(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等。晚期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上升,血红蛋白下降至中度正色素性贫血,血沉增快,血免疫复合物阳性,补体正常或下降。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功能下降。

4.治疗原则为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临床症状和防止严重并发症。应避免体力活动、受凉、防止感染,避免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低蛋白、低磷饮食,应选优质蛋白食物。水肿、高血压病人应限制盐(3g/d)的摄入。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①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0.6~0.8g,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②饱和脂肪酸和非饱和脂肪酸比为1:1,其余热量由糖供给。③盐每天1~3g,并补充多种维生素。

5.注意观察各种征象。①有无尿毒症早期征象,如头痛、嗜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尿少和出血倾向等。②注意有无心脏损害的征象,如心悸、脉率增快、交替脉、心律失常等。③注意有无高血压脑病征象,如剧烈头痛、呕吐、黑蒙和抽搐等。

三、小儿肾小球肾炎的特点

1.各年龄阶段小儿尿量

年龄

正常尿量(ml/d)

少尿(ml/d)

无尿(ml/d)

婴儿期

~

50

幼儿期

~

学龄前期

~

学龄期

~1

2.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少数患儿在疾病早期(2周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衰竭。

3.一般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1~2个月内活动量宜限制,3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尿中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艾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疾病,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肾性肾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生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常见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感染及药物引起。

2.肾病综合征有四大临床特点: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

(2)低蛋白血症:血清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

(3)高脂血症:其中以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常见。

(4)水肿。

3.水肿为最常见症状,且较重。水肿多从下肢部位开始,呈可凹性、对称性,严重者出现胸腔积液及双侧腹腔积液。部分病人有高血压,水肿明显者可随水肿消退而降为正常。其他可有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站立时或体位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常易晕厥。

4.并发症为感染、血栓及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肾衰竭。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多数肾病综合征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常可自发形成血栓,多见于肾静脉、下肢静脉血栓。

5.糖皮质激素应用应遵循下列原则:起始用量要足;减撤药物要慢;维持用药要久,服半年至1年或更久。

6.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主,脂肪占供能的30%~40%,饱和脂肪酸和非饱和脂肪酸比为1:1,钠的摄入量不超过3g。

7.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经常更换体位并有适当支托,预防水肿的皮肤受摩擦或损伤。避免医源性皮肤损伤,注射时用5~6号针头,拔针后压迫一段时间。

8.使用激素期间应限制探视,房间每日紫外线消毒1小时,病人应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病室定时通风,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

慢性肾衰竭病人护理

1.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功能损害,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2.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减退、腹部不适,是最早、最常出现的症状。此外,病人多有恶心、呕吐、呃逆、腹泻、消化道出血、口腔尿臭味。

(2)心血管系统:可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是尿毒症病人最常见死亡原因。

(3)呼吸系统: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代谢产物潴留可引起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

(4)血液系统:贫血主要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5)精神、神经系统:肾衰早期常有精神萎靡、疲乏、失眠,逐渐出现精神异常、幻觉、抑郁、淡漠,严重者昏迷。

(6)骨骼系统:慢性肾衰可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又称肾性骨病。病人可骨酸痛、行走不便等。

(7)皮肤:皮肤失去光泽,干燥、脱屑。尿素随汗在皮肤排出,可形成尿素霜,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8)性功能障碍:女性病人月经不规则甚至闭经。男性病人常有阳痿现象。

(9)代谢紊乱:尿毒症时毒素可干扰胰岛素作用,加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性,表现空腹血糖轻度增高,糖耐量异常。

(10)继发感染:以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多见。

(1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

3.血常规血红蛋白多在80g/L以下,最低达20g/L。尿蛋白(+)~(+++),晚期可阴性。尿沉渣有管型、蜡样管型对诊断有意义。血肌酐、尿素、尿酸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是肾衰竭的敏感指标。

4.尿毒症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当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或昏迷时应有专人护理,采取保护性措施。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优质低蛋白、低磷、高钙饮食,主食最好采用麦淀粉。观察有无意识改变、有无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与消化道出血;注意血压、心率与心律,有无心衰及心包摩擦音;了解贫血的进展及有无出血倾向,有无电解质紊乱表现,如高血钾、心律失常;观察体重、尿量变化,正确记录出入量。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1.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日)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尿毒症症状。

2.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1)急性血容量不足:①消化道失液,如呕吐、腹泻。②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肾小管变性及坏死是常见急性肾衰竭的原因。③皮肤大量失液:见于中暑及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血容量④第三间隙液: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坏死性胰腺炎。⑤过度利尿。

(2)心血管疾病:由于心排出量严重不足导致肾灌注不足见于:①充血性心力衰竭。②急性心肌梗死。③心包填塞。④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⑤大面积肺梗死。⑥严重心律失常。

(3)末梢血管扩张或感染中毒。

(4)肾血管阻力增加:见于大手术后及麻醉时;肝肾综合征等。

3.肾性急性肾衰

(1)急性肾小管坏死:见于各种休克、急性溶血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急性肾毒性物质:抗生素、造影剂、重金属盐类、工业毒物、生物毒等。

(3)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4)急性间质性肾炎

(5)肾血管性疾病

4.肾后性急性肾衰:输尿管结石、尿道梗阻、膀胱镜梗阻、前列腺肥大和肿瘤、膀胱肿瘤或膀胱内有较大的积血块等、妇科疾患、神经源性膀胱。

5.急性肾衰竭临床上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

(1)少尿期:①少尿或无尿,一般持续1~2周。每日尿量持续少于ml为少尿,少于ml为无尿。②进行性氮质血症:血肌酐绝对值每日升高44.2mmol/L或在24~72小时内血肌酐相对值增加25%~%。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表现为水过多,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心衰、肺水肿或脑水肿;高血钾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可有高磷、低钙、低钠,低氯血症等。心力衰竭是本病的主要死亡之一。④其他表现: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炎等。高钾血症是急性肾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起病第一周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2)多尿期: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经5~7日左右达到多尿高峰,甚至每日尿量可达0~0ml或更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此期持续1~3周。

(3)恢复期:病人尿量正常,病情稳定,各项化验指标平稳。

6.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注意下肢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饮食上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降低血尿素氮,减轻尿毒症症状,给予优质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0.8g。

7.少尿期应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按照“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入液量,24小时的补液量应为显性失液量及不显性失液量之和减去内生水量。显性失液量即前一日的尿量、粪、呕吐、出汗、引流液、透析超滤液量等。不显性失液量是指从皮肤蒸发丢失的水分(约~ml)和从呼气中丢失的水分(约~ml)。

8.对急性肾衰竭病人应进行临床监护,监测的内容包括:24小时液体出入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水肿情况、观察有无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胆道、血液等部位的感染征象。

测试题:

1.患者,男,60岁。因肾功能衰竭入院,24小时尿量为ml.该患者的排尿情况是

A.无尿

B.少尿

C.正常

D.尿储留

E.尿量偏低

2.患者,男,10个月。因肾功能衰竭入院,24小时尿量为ml.该患者的排尿情况是

A.无尿

B.少尿

C.正常

D.尿储留

E.尿量偏低

考点梳理(二十六)测试题答案与解析

1.患儿,男,日龄5天,胎龄39周。家长在护理时发现小儿双侧乳腺肿大前来咨询,护士应给予的解答是

A.需要立即就诊

B.可能局部有感染,建议使用抗生素

C.无需处理,1周后会自然消失

D.无需处理,2~3周会自然消退

E.可以轻轻挤出内容物

答案D

解析:该小儿胎龄39周,为足月儿,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5天,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此因母体的*体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体内所致,多于2~3周消退。此为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无需处理。

2.患儿,女,出生5天,胎龄35周。2天来出现拒奶、不哭、少动。查体:体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患儿面颊、四肢皮肤暗红色、僵硬。应及时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立即放入35~36℃的暖箱中保暖

B.置于25~26℃室温环境中,用热水袋保暖即可

C.在一般病室中自然复温

D.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E.立即放入比其体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1~1.5℃

答案E

解析:根据患儿的情况,诊断应该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复温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治疗护理的关键措施,复温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复温。如果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患儿可放入加热至中性温度暖箱中,根据体温恢复的情况逐渐调整到30~34℃的范围内,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如肛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并逐步提高暖箱的温度,每小时升高1~1.5℃,箱温不超过34℃,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护考小宝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